【天商好学生】心有多远,就能走多远——记365体育直播: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谢红武

来源: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  作者:吕美炎  编辑:王琳  发布时间: 2020-11-30 浏览数:


他不畏风雨,积极奋发,不错过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;他严于律己,刻苦学习,是大家眼中的“学霸”;他尽职尽责,乐于奉献,是十分靠谱的学生干部;他饮水思源,热心公益,活跃在志愿服务活动中。得知获评2019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荣誉称号后,他说:“获奖对自己而言是一个激励,今后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,期待未来能在更高的舞台绽放精彩。”他是会计学院财务1702班的谢红武。

逆风而行  自立自强

谢红武来自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的一个小山村,自幼家境贫寒,父母常年在外务工,供他和弟弟读书。“为减轻家庭负担,他从很小的时候,一放学便进山砍柴放牛,减轻家庭负担。”2008年,他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,加上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影响,对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家庭打击巨大。他化悲痛为力量,依旧怀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,承担起家中顶梁柱的责任,时时处处替父母考虑,自立自强,迎难而上。

曾有老师告诉他:“心有多远,就能走多远。”他以此为座右铭,激励自己一往无前。他比别人更懂得努力学习的意义,学习上十分刻苦;他还担任过班长、团支书,是老师的好助手、同学的贴心人。他初中连续三年班级第一,并考进国家级重点高中,曾获市级“文明青年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最终考进天津商业大学。

奋发图强  甘于奉献

进入大学后,他知道学好专业课,打好学习基础是最重要的事。他会给自己做时间安排表,定学习的目标任务,并细化到每个学期、每周、每天,督促自己高效学习。目前就读大四的他已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、王克昌奖学金、“瑞华”奖学金、天津市三好学生、会计学院首届“十佳青年”等荣誉30余项,并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等证书。

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活跃在各类比赛和实践中,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。大二组建团队参加“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”,带领团队荣获校级“一等奖”和市级“二等奖”;参加2019高顿ACCA名企挑战赛晋级华北赛区决赛,获得“优秀奖”;组建团队参与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,项目获校级立项,已结项。利用假期,先后在天职国际、瑞华、中审联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,并参加高顿财经高财生项目。

基于中学时代担任过班长和团支书的经验,到大学他又竞聘了班级团支书一职。“想为班级做些事,把这个集体团结凝聚起来。”他用心为班级服务,想方设法提高班级凝聚力。2019年班上三名同学去新疆支教时,他组织策划了一场欢送会,送给他们每人一本有班级每位同学留言的笔记本,让大家对班级更有归属感。他精心策划团日活动,带领同学学习新思想,坚定理想信念。所带领的财务1702团支部获评过校级“优秀团支部”和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,个人多次荣获校级“优秀团干部”。他也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察,2020年6月被吸纳为中共党员。

饮水思源  回馈社会

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,他顺利进入大学学习,怀着一颗感恩之心,他立志做到从受助到助人。在老师的支持指导下,2019年3月,他牵头成立了校学生资助协会,在校内开展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,协助学校资助中心开展绿色通道、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等。他还被选拔为天商首届弘毅班学员,当选弘毅班一班班长,协助班助组织班级成员开展晨读、读书分享会等学习活动,激励大家努力学习、励志成才。

课余时间,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在公益路上渐行渐远。他曾组建团队在红桥区铃铛阁街道为社区老年人开设“手机课堂”,持续半年为老年人教授智能手机的使用,让老年人享受到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。组建运河红色文化宣讲团,采访抗战老兵,深入平津战役纪念馆和周邓纪念馆学习,宣传和传承运河红色文化,传承老一辈不怕牺牲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。参与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、2019天津马拉松赛、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提及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,他马上就想到2019年暑假组建团队赴山西长治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。他带领团队在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百尺镇走访调研,通过10余天十多个村庄的走访,调研当地的脱贫现状和困境。拜访全国劳模赵月芳和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申纪兰同志,向他们学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。深入贫困户家庭,宣讲国家学生资助政策。实践结束后,团队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实践报告,发表论文一篇,为当地政府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,受众人数达三万余人。实践活动被山西日报等多家省市级媒体报道,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“优秀实践团队”,他个人也荣获了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授予的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“千校千项”活动“优秀实践者”荣誉称号。“这次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广阔的农村大有可为,脱贫攻坚需要领头人,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。希望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,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。”(校报记者/吕美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