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优秀学生团队】2022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——校级重点团队风采展示(一)
今年暑期,校团委组建53支实践团队,深入社区街道、田间地头、厂矿企业等地,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为深入总结交流经验、选树典型宣传、激励广泛参与、发挥育人实效,现将校级重点团队优秀事迹进行集中展示。
“青春助扶,爱在‘津’朝”实践团纪实
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“青春助扶,爱在‘津’朝”实践团以“新时代社会治理视域下弱势群体调研关爱实践行”为主题,以老年人、残障人士、低龄儿童“三弱”群体为服务对象,以多专业、多感官、多人群“三多”为特色,以公益课堂、沉浸式体验、问需献策“三计”为载体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结合生物医药、食品工程专业背景,设计安全用药科普扇、缝制中药驱蚊香包,制作手工月饼;开设食品溯源、药品安全、心理健康、防范诈骗等公益“微讲堂”,覆盖受众700余人次。实践团与社区儿童共同绘制“天津发展历程”7米长卷;队员们自学手语,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、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录制手语版简介;拍摄残奥会主题曲《一起向未来》手语歌。实践队先后走访多个社区,调研800余人次,深入调研金田花园“小巷管家”24小时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队及果园新村街青工委,形成残疾人需求改善模拟提案1篇和1.2万字的调研报告1篇。
实践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、津云、天津市学生联合会、天津商业大学官网、红桥新闻、微北辰、美丽红桥等各类媒体报道20余次,原创视频4部,总浏览量达10万,并发表相关论文2篇。
“仡乡与爱同行”实践团纪实
管理学院“仡乡与爱同行”实践团在“中国的务川,世界的仡佬”——贵州遵义务川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活动共分六站。第一站:教育关爱,情暖童心。连续2年设置趣味课程和自习室,关爱留守儿童。第二站:爱心医疗,送暖便民。给当地65岁以上老人解决生活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的常见问题,宣讲疾病预防知识。第三站:环境整治,生态宜居。连续2年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主题活动。第四站:下乡助农,产业兴旺。连续2年开展下乡助农·电商营销活动,与各基地达成合作意向,利用物流管理专业优势优化产品运输。第五站:手绘家乡,文明乡风。开展“初心绘家乡,助力乡村添活力”活动,绘制墙绘80余处,用画笔勾勒出乡风文明。第六站:装扮坝区,生活富裕。促进传统坝区转型升级为立体生态农业+旅游打卡,拓宽产业收入渠道。
实践团发表期刊论文1篇、撰写调研报告4篇、拍摄纪录短片4部、受益人数达4000余人;青春务川、务川文明网、今日天商等各类媒体报道次数18次,媒体阅读总量达120416次。
“行走大运河,奔流城市间”实践团纪实
机械工程学院“行走大运河,奔流城市间”实践团选取京杭运河上8个代表性城市,实地探访考察参观40余处运河景点,通过问卷调查,实地走访、参会宣讲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。
红色大运河——团队探寻红色景点13处、研读红色文物100个、收集红色故事30个、研究红色人物10位;橙色文脉大运河——探寻六省市运河博物馆8座,感悟大运河翻天覆地的变化;黄色非遗大运河——采访沙窝萝卜非遗传人郭芝振、粉彩瓷器非遗传人王作彬、杨柳青年画非遗传人霍庆顺;绿色大运河——实地探访运河流经的公园、绿地9座,品味生态带的绿色效益;青色诗歌大运河——在大运河沿线录制古诗歌20余首,剪辑成宣传片并收获近上千浏览量;蓝色振兴大运河——通过与小沙窝村民、白滩寺村等村民的深度交流,感受百年耕读文化的魅力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机遇;紫色文创大运河——设计运河元素logo和文化衫,并将设计图片免费上传共享。
实践团撰写调研报告1篇、纪录短片2部、发表论文1篇、设计文化logo1个、设计文化衫1组、发表推文50余篇,制作旅游手册一部,影响受益近万人。
“红色故事润心田”理论普及宣讲团纪实
校团委“红色故事润心田”理论普及宣讲团以“我们这十年——追溯红色记忆,赓续红色血脉”为主题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青马学员李卓玲参观河南红旗渠精神营地,走访林州地质博物馆;田赛在河南新乡向小学生开展“身边的红色故事”主题宣讲;学员足迹遍布各地,实践人数达到92人次,受众万余人。实践团依托家乡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面向中小学生、社区居民等群体开展理论宣讲32次。张璨向当地游客宣讲安徽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历程和大包干精神;陆盈慧在广西百色宣讲百色起义红色故事;康时瑛参观晋绥解放区烈士塔、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。实践团面向全校35个校级社团进行了“社团骨干大学习”及习近平总书记365体育直播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宣讲。
实践团发表论文1篇,撰写报告1份、心得体会10篇,制作纪录短片1部。在中青校园、今日头条、津云等各级媒体报道20余次,总浏览量达1.1万,活动受到30余家实践单位的肯定。(审稿:刘桂涛)